Q站资源网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值得一看 > 正文

孩子口吃是什么原因?

作者:百变鹏仔 日期:2022-12-12 17:09:10 浏览:180 分类:值得一看

有家长问,孩子说话结巴是先天的吗?这篇文章主要解答一下这个问题。

我看过这样一句话,“口吃不影响生存,但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。”这听起来有点悲观,但这是每个口吃者的日常。

口吃不通过干预,甚至会越来越严重,会一直延续到成年。口吃的人除了要克服表达的困难,还要承受心理的压力。

虽然口吃不是一种残障,但对于他们来说,这种痛苦的语言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打击。

我们以前一篇视频说言语技能,其中谈到有言语五个重点,分别是呼吸、发声、共鸣、流利度、语音语调。

流利度包括快、慢节奏以及表达的连续性。流利度受到阻碍,就会形成口吃。

其中流利度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。

我们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正常人变成了口吃者,今天主要分析一下孩子语言流利度受影响的主要原因和应对方式。

Q站

1、表达性语言发展落后于思维能力

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语言不流畅的两个阶段。

第一个阶段是在一岁到三岁之间。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说词,且不成句。

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语言的时候,表现为逻辑思维发展得比较敏捷活跃,但是语言表达发展得比较缓慢,也就是经常出现的脑子反应速度很快,但是语言跟不上的情况。他们的语言就容易出现重复、卡壳等口吃现象。

第二个阶段是三岁到五岁。从词汇表达成功过渡到句子,而且表达句子已经开始形成一种规范的句子词序模式。但对大量的数词、量词等抽象概念的词还是掌握不好,所以组织句子还是会磕磕绊绊的。对词汇的使用还不熟练的情况下,孩子也会出现卡壳。

这个时期孩子语言出现的口吃现象其实是正常的,这种属于正常发育性的假性口吃。大部分孩子过一段时间,随着语言能力不断成长,各种语言也就逐步协调起来了,口吃自然就会慢慢消失。

但还是会有很多孩子,表达性语言能力没有完全发展起来,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多带孩子练习儿歌,通过复述故事等方式练习口语表达。


2、有意模仿

这也是形成口吃比较常见的原因。小时候都是和有口吃障碍的人接触,或者有意模仿过不正确的说话方式。

小朋友学语言的时候,模仿意识和好奇心都比较强,什么都爱学。形成口吃的两个高峰期,一个是3-5岁,一个是6-8岁。

前者是因为孩子刚学会说话,语言表达没有成型,加上好奇心和模仿也比较强 Q站资源网qzhan.vip,缺乏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,一旦出现口吃者,他们就会去模仿,形成表达习惯,导致说话口吃。

后者也就是学龄期。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刚刚学上学,学认字、学读书,表达习惯没有稳定。在学习身边有口吃的语言时,还可能会故意模仿去嘲笑别人,也容易养成不好的表达习惯。

家长要是发现孩子有意模仿口吃语言,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利弊,要让孩子养成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控力。过了这两个阶段,不刻意模仿,也就不会出现口吃问题了。


3、不正确的心理暗示

有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好,被周围人过度关注、过度提醒,经常在一些场合中去强调孩子的表达问题,孩子就会越来越在意这件事,不但不会减轻这种症状,反而会越发严重。

比如成年人的演讲,可能一个微小的错误,被过度放大,就会加重心理压力,自己就不会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,反而是一种错误的强化。

这种情况下,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卡壳的表达问题,家长们不需要过度关注和提醒,和孩子正向面对,再次梳理语言即可。


4、遗传因素

口吃有遗传因素,据调查家族发病率是55%左右,所以有学者认为,口吃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
但其主要的外因还是因为家庭语言环境不佳。如果父母口吃,孩子从小接收的口语就是不流利的语言,孩子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养成错误习惯。

所以,如果家庭有这种情况,就要预防孩子口吃。首先,家长先做好心理准备,要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,不着急接孩子的话。家长从自身做起,放慢语速,逐步说长句式,慢慢改变和孩子说话着急、急躁的习惯。

孩子口吃分为短暂性口吃,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。

一般短暂性口吃,是孩子在学说话前两年发现有口吃现象,这个时期父母只需要耐心纠正,好的情况下,几个月就可以改正过来。

良性口吃常发生在3~6岁的孩子身上,这种时候通过心理暗示和耐心纠正,也可以逐渐消失。

七八岁以后的孩子,如果说话还是容易口吃,还需要借助很多的肢体动作来帮助表达,有时说话字音不清楚,拖得很长,可能就是永久性口吃了。

那家长也不要因为口吃去责骂和批评孩子。要增强孩子表达的信心,减少对表达的恐惧,孩子才不会畏惧和人交流。出现口吃这种言语障碍,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

关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