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站资源网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值得一看 > 正文

有时候,老人的“作”不是胡闹,而是暗示

作者:百变鹏仔 日期:2022-04-02 16:36:22 浏览:957 分类:值得一看

在家庭生活中,面对慢慢老去的父母,相信每个做儿女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感受。

父母养我们小,我们养父母老。这是做人的底线和原则。不管什么情况下,儿女都应该孝敬父母,帮助他们安享晚年。

可有些时候,老人的所作所为会很过分,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,似乎是故意刁难人或者没事找事。

为什么会这样,难道真像那句老话说的,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,随心所欲,刁蛮任性吗?

对此,身边一位52岁的范阿姨与母亲共同生活几年后感触颇深。她表示,有时候,老人的“作”不是胡闹,而是暗示。

Q站

52岁的范阿姨自述:

01

父亲走后,母亲一直独自生活。前几年,她身体硬朗,腿脚利索,天天不闲着,要么去跳广场舞,要么去打麻将。每次我过去看她,都会提前打个电话,要不然就只能扑个空了。

随着年龄增长,特别是得了一场大病之后,母亲变得胆小了,经常唠叨说她一个人住,身边也没个说话的人,白天还好点,万一夜里有个三长两短的,我们姐弟俩可就没妈了。

本来我以为母亲可能看上了哪个老头儿,想着搭伴过日子吧,就开玩笑说,她不用考虑太多,只要她高兴,不管对方条件咋样,我们都不会反对的。

不料,母亲“啐”了一口,骂我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,竟胡咧咧,她可没有那种想法,只是打算搬到我家去住罢了。

这老太太挺有意思,有话不直接说出来,偏偏绕个大弯子,结果被我误会了。


02

以前总觉得带孩子不容易,伺候吃喝操心穿戴,有时发脾气了,还要连哄带骗地逗人家开心。而如今跟母亲一起生活了,我才发现,原来照顾老人比带孩子更难呀。

虽然住到一个屋檐下,但我和老公都要上班,平常母亲还是一个人呆在家里,只有晚上,我们才能坐下来聊聊天儿。

没过多久,母亲就不高兴了,经常都唉声叹气的,还时不时地对我说,她下了一次楼就腿疼,什么也没干就胳膊疼;昨天血压高了,今天血压又低了。

那天我路过院里的凉亭,看到她跟几位大妈又跳又唱的,根本看不出哪里不舒服。可进了家门,一见到我,她又开始愁眉苦脸了。


03

通过这件事情的前后对比,我隐隐地感觉到,母亲就是在“作”,在演戏,似乎就是故意的。

不仅如此,有时在外面,她也说三道四的,跟别人夸大其词地指责我不待见她。那天我去楼下的小超市买东西,跟老板娘拉起了家常。

在这个过程中得知,母亲经常跟街坊邻居们抱怨,说我心里只想着自己一家子,对她不管不顾,就连吃什么喝什么都要随着我和老公,她没有一点自主权,而且还得天天看我的脸色过日子。

到了这会儿,我才恍然大悟,最近几个熟悉的老人看到我总是怪怪的,偶尔还在背后指指点点的,原来是认为我不孝顺呀。


04

实话实说,我心里挺委屈,也不痛快的。不过那位老板娘的一番话却让我释然了。

她说,她伺候父母很多年,对老人有些了解。大家都觉得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,遇到不如意的事儿喜欢耍个小脾气,可这只是表面现象,毕竟老人们阅历丰富,什么道理都明白。

之所以他们爱“作”,爱挑刺儿,主要是因为内心很孤独,不仅怕自己生病,还非常怕死。这种情况下,他们希望被儿女们关爱,希望得到一些安慰和鼓励。而多数年轻人由于忙于工作,却往往忽略了父母“别有用心”的暗示。

听完这些,我顿时惭愧起来,没想到母亲不是在瞎胡闹,而是用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存在,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无助。

写在最后:

在人生旅途上,特别是步入晚年的时候,面对生死,没有谁会无所畏惧,会是真正的“强者”。

作为儿女,应该多去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,也要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情绪变化,不能单纯地认为,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孝顺了,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
对于老人们来说,有时候,精神上的安慰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。

不要再嫌弃老人太“作”,因为他们不是瞎胡闹,而是被我们忽视了。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

关灯